杏壇達人—宜蘭佛光人文小學楊文貴校長落實照顧好每個孩子的信念-專訪楊文貴校長 採訪整理:吳美鈴 結合理論與實務一路從國小教職,後來到美國投入專業研究,主攻兒童人格教育;回國後,到國北師任教。楊校長完整的教育資歷與背景,讓他結合理論與實務,最後真正在人文小學落實,發揮最大成效。他表示,「我今天有機會在這服務,把長期現場觀察經驗結合學術研判後得到的適當且有效的方式來教孩子,因此,它是在一個安全、清楚、有系統的架構下,讓學校運作慢慢推進;與一般人的實驗認知有很大落差。」重視品德更甚於成績表現的楊校長更認為,教育是孩子天賦的權利!同時,他表示,「每個孩子的特殊性與個別差異真的很大,以整體學校系統來講,採取共同資源、統一結合的方式,因此,才會有些額外的關心或餘力來照顧特殊需要輔導的孩子。」的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學校能被老師照顧到,也因為「照顧好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讓他願意用各種的嘗試與努力,甚至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結合各種社會資源與家長的關心、自覺,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增加很多的麻煩,但卻是真正解決了照顧特殊孩子的麻煩問題!因應教改作榜樣擅長親子教育的楊文貴校長歷經十年教改的教育制度變革過程,他表示,「教改談培養孩子帶著走的能力,談鬆綁,談課程自主,談教師專業能力發揮,包括九年一貫課程如何協同教學等大方向都是很正確;但教改後,家長要如何破除對升學主義的迷思,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因此,人文國小的存在,就是在因應教改,想要做出可供參考的模組與榜樣。但對於家長認為孩子將來要回歸一般紙筆測驗,但應考能力卻變低的問題,他們在這可具體地看到學校教學是將知識融入生活經驗去學習,同時透過所謂自動報名檢定制度,讓家長對學習成效感到安心,願意讓學校繼續做下去。同時,對老師的能力提升,楊校長也說,「面對教改的多元化教材時,老師能力有限,所以像協同、互動、交換意見勢必要有足夠空間;至於對教材更深入的了解,像自編、選擇教材、設計課程,則需要時間與經歷。」因此,在其成長與培養過程中,讓他很感動的是老師們願意花更多課外時間去探索與互助合作,透過這12班小規模的學校重編,再加上密集協調,才有可能達到教改的理想水準。自信‧尊重‧好奇提及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楊校長說,「第一是要有
踏進校長室的剎那,吸引我的是那由許多玩偶佈置成的遊戲角落,這與印象中「方正嚴肅」的校長室截然不同。據楊文貴校長表示,這樣的佈置與安排,主要是希望結合其輔導專業背景,讓孩子在學校有充分運用的空間,也因為這樣的校園設計,讓學校與孩子、家長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呢!
楊校長在人文接待大陸教育參訪團!
自信;其次是要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的優點,不忌妒;最後是要不斷好奇、學習,就是要有終身自學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所有孩子,培養這三種能力,才是擁有在未來學習更多的知識的主要基礎。談到人文國小對語言的教學設計,他表示,「語言要常用,習慣以後就會不斷進步。美語是國際化的必備工具之一,為了讓孩子習慣使用美語,我們將福利社佈置成英語商店,讓孩子在購買過程,增加較多的演練,讓他不排斥,甚至習慣去用美語來表達,我們希望英文的學習是生活情境化的,透過這樣的安排,使其在語言上可獲得多一點的成就。」且據楊校長表示,孩子說要到英語商店買東西,較易獲得零用錢呢!此外,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裡到處都有讓孩子能夠隨時閱讀的情境佈置。楊校長說,「環境只是被動,更積極主動的是透過設計,在閱讀後彼此分享;另外透過玩聲音、語言的遊戲像朗讀的技巧傳授,透過晨間朗讀,彼此體會感受以產生樂趣。長期下來,孩子自然就出口成章,至於推廣西遊記等古典文學,是要製造共同話題,讓生活不只侷限在電子遊戲的卡通人物。家長也可加入,一同討論,這些都是催化孩子喜歡參與這些事情的重要方法喔!溫和‧堅定‧無條件接納他即使是校務繁忙,楊校長只要有空就會陪孩子唸故事或討論閱讀心得。他表示,「在教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我徹底執行長期以來所傳達的理念,所以我們的孩子是不需要打、不需要罵,從小到大就是溫和而堅定,然後無條件的接納他,孩子跟我們是很享受、很親密的關係!」在採訪結束後,我看到楊校長唸二年級的小女兒與同學跑來撒嬌的模樣,讓我感受到,在這裡受教育的孩子們,真的擁有來自師長與家長的愛與關懷,藉此不斷地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潛力啊!
- Oct 11 Tue 2011 20:25
杏壇達人----人文國中小楊文貴校長採訪紀錄
- Oct 11 Tue 2011 20:24
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 跳脫以往傳統教學
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學生校外上課情形。圖/人文無學籍高中提供
【記者胡郁婷、陳泱如/頭城報導】
宜蘭縣頭城鎮的「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在今年的八月十四日正式開學,代表著第一屆的開始。校長楊文貴表示,他帶領的的這所高中,是要把重心擺在學習而非考試,並且走入實際生活,與一般的學校相較,最大的不同是他突破了傳統,學生畢業沒有文憑,須再經高中學歷鑑定考試,才能取得高中文憑。
一般高中以往的課程是制式化的內容,一學年分為兩個學期,課程是國文、數學、地理、歷史……等等,而學生學習的地點多半在教室中待上八個鐘頭,但人文高中最大的不同在於課程上的變化,它們一年分為四個學期,課程不僅只有國文、數學、更有漢文化、理財規劃、朗讀訓練、創意戲劇即興演出……,並且為學生打造專屬課程,走出刻版教室,進入荒野寄情。
人文高中的教室也和以往高中不大相同。由於今年是第一屆,高中成立的學生人數並不多,教室裡充滿著琳瑯滿目的教材,除了電腦、電視之外,更令人矚目的是教室一小角擺放著眾多的樂器。原來,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樂器,小小的教室卻如此豐富,這是一般高中所沒有的場景,也因此在人文高中裡看見了多樣化的特色。
最初,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的創辦過程碰上瓶頸,由於和一般制式高中不同,也因此遭逢重重困難。楊文貴校長說:「在創辦學校的過程中,除了龐大的經費、法令上的限制外,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學生家長安心將孩子託付給我們。」最後在楊校長與其他老師不斷的說明及家長的觀察之下,目前第一屆學生共有十三位同學。比較特別的是,學校內學生的年級分層並不明顯,人文國中尚未畢業的學生亦可以先修加入學習。
楊文貴校長表示,學校當初的設定是正式高中,但是因為法令制度上的阻礙不易突破,而高中課程的推動已經迫在眉睫,最後在「讓孩子取得大學入學的資格、進入適合的優質大學而非高中學歷」的思維下,跳開了傳統制式成立了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因此,該校學生沒有學籍,必須參加高中學歷鑑定取得文憑,才能參加大學聯考。
- Oct 11 Tue 2011 20:24
教師是治療者─兒童性格教育的新觀點
98/07/20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高雄報導】人文適性基金會執行長楊文貴7月19日於佛光山,為「2009年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500位老師上了一場從兒童性格教育的新觀點,教師如何要扮演優秀治療者,陪伴孩子快樂的學習的課程。 圖說:楊文貴非常強調,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溫和的話語,可以贏得孩子的愛! 人間社記者 攝
楊文貴表示,兒童的性格養成大部分是來自於家庭,從人類發展來看0-3歲的兒童,對父母依附關係足以影響他日後性格的養成,嬰兒時期愛與安全的需求未被滿足,很容易造成行為偏差的兒童。
楊文貴從事兒童青少年性格研究,從輔導個案中發現,面對行為偏差的學生,老師更需要以開放的心胸,站在學生的立場,親切、包容看待每一個學生。要不斷的展現出教學的熱情,分享自己生命的經驗,分享生活的智慧,彼此成為好朋友!
「老師是孩子的第二個機會!」楊文貴非常強調,「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溫和的話語,可以贏得孩子的愛!老師要成為人師,成為陪伴者,能夠真情的與孩子對話,而不是強迫學生符合自己要求。在教學上能夠依孩子能力的不同,給予適性化、個別化、主題化的學習,讓孩子能夠發揮內在的潛能,成為孩子的貴人。」
有學員問「教學生涯中,早期經常學生非常的嚴厲,在午夜夢迴時,自問我是否曾抹煞了愛迪生?愛因斯坦?畢加索?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後悔!」「就輔導者的角色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當孩子行為怪誕還要繼續支持他嗎?」「在升學掛帥的教育環境,填鴉訓練是無可避免?一般國中、高中升學型學校如何適性教學」學員很踴躍提出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心中的疑惑也獲得楊文貴的回應。
「教育無它,唯有愛與榜樣!」教師能夠熱情綻放生命愛的力量營造雙贏,楊文貴認為教育重要三件事「動機、動機、動機」了解孩子行為背面動機,教學上能夠引起學習動機,為孩子人生上了色彩,成為孩子生命中真正的貴人。」
- Oct 11 Tue 2011 20:23
理財教育應融入生活教育
楊文貴表示,孩子在成長中需有廣泛的生活經驗、人際互動及健康管理等等,
理財教育應是持平放進孩子的生活教育中,因為影響日後理財、消費行為的關鍵, 其實是孩子的人格發展,這才是父母對兒童理財教育的起始點及最重要的重點。 以下幾篇是楊文貴針對0~2歲、2~5歲、5~8歲、8~12歲等4個階段兒童人格發展,
對未來理財行為影響的看法,以及對父母的教養建議。
0~2歲:影響一生理財及消費行為最重要關鍵期
→ 建立安全感,避免未來消費無節制
2~5歲:建立自主性時期
→ 培養自我管控能力、避免廣告誘惑
5~8歲:激勵孩子向上發展的概念
→ 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而來的
8~12歲:最適合教導生活和金錢關係時期
→ 讓兒童思考未來生涯規畫
- Oct 11 Tue 2011 20:20
商業周刊 報導:沒文憑高中教出16歲導演 人文高中學生紀錄片 文章
- Oct 10 Mon 2011 20:21
與楊文貴校長有約99.10.18
- Oct 08 Sat 2011 20:18
摘錄來自 洪蘭教授所寫之 --不必花大錢 你也能養出資優生--一文中的幾句?
摘錄來自 洪蘭教授所寫之 --不必花大錢 你也能養出資優生--一文中的幾句話與大家分享之:
1.標準答案是扼殺創造力最大的元兇
2.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多看多聽多體驗是最好的 看起來孩子只是在玩泥巴其實 它正在學習
3.給孩子更多自由和時間探索 不管是運動 音樂或其他活動 都有助提升孩子的專注 紀律 刺激心智發展
4.千萬別因為孩子成績不好 就禁止孩子玩樂 要盡量讓他做些快樂的事
5.除了紓解負面的情緒 盡情嬉戲更有助孩子專注於其它學習 培養課業方便的耐性和集中力
6.成為孩子的導師- 把"你能"的自信伸植在孩子心中
7.最佳的智力指標是孩子快不快樂 是否具備好奇心與學習動機 樂於扮演不同角色
- Oct 05 Wed 2011 20:07
秋涼補氣燉梨飲
水果攤上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梨,多汁又甜美。秋天的氣候多變,有時會覺得喉嚨癢癢,鼻子乾乾熱熱的、或者有些小過敏的狀況。聽說梨子對潤肺很好,可是梨子是寒性的,到底應該怎麼吃,才能享受梨子的好處、又不會影響身體寒熱平衡呢?
養生達人陳月卿老師,特地跟我們分享了新書裡很受歡迎的食譜。記得燉煮梨子的時候,要保留連皮帶籽的營養喔!
食材:
1.水梨 1顆(約450g)
2.白木耳 10g
3.桂圓肉 5g
4.原色冰糖 1大匙 5.冷開水 500c.c.
工具:
Vitamix TNC 5200全營養調理機。
作 法:
1.將白木耳洗淨,用好水浸泡30分鐘,將黃色蒂頭處剪掉,備用。
2.水梨洗淨,切塊備用。
3.將所有食材置入電鍋內鍋,外鍋加2杯水蒸煮,電源跳起來後,外鍋再加2杯水燉煮。(或用電子快鍋,按豆類燉煮,跳起即可)
4.先將蒸熟的白木耳拿起備用,再將蒸熟的水梨漿置入容杯,蓋緊杯蓋,啟動電源,開機,打1分鐘,關掉電源,打開杯蓋。
5.將蒸熟的白木耳放入容杯,蓋緊杯蓋,啟動電源,將調速鈕由1轉至10,再由10轉回1,來回3次,利用轉速的變化切碎食材,完成後,關掉電源,打開杯蓋,即可完成秋涼補氣燉梨飲。
小常識:
1.如果久咳未痊癒,可以加川貝母粉下去燉煮效果更佳。
2.白木耳、水梨有潤肺效果,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潤肺可以同時改善呼吸和皮膚過敏。
成品約1000c.c(4份)
熱量:244.0Kcal 脂肪:1.4g
蛋白質:2.1g 醣類:61.3g
膳食纖維:8.0g 鈉:57mg
- Oct 04 Tue 2011 20:05
文章分享:零分......很棒的文章喔!!! (重點不是在於接受零分)
零分......很棒的文章喔!!! (重點不是在於接受零分)
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零分」的考卷給媽媽簽名
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
「兒子呀!!! 你就是這麼乖,老師說要蓋章,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你是個好孩子!!!」
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呢???
兒子竟說:
「不難呀!!! 因為老師說:『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
以我的速度,寫好了,球場必定已客滿了,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
陽光又好,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好愉快喔!!!
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回家再寫也是一樣。」
媽媽終於明白零分之後的另一段插曲;
兒子不在乎當時的分數,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即可。
真是灑脫!!!
這是源於他媽媽常說的------
「事後把考題全弄懂,跟考滿分的人一樣棒」的觀念在這個家只有包容與讚美。
班上另一位高材生就沒有這位小孩這麼快樂。
高材生常為九十九分而悶悶不樂。
因為他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常說:
「你怎麼這麼笨呀!!! 幫你溫習了一晚,還如此粗心,掉了一分。」
少一分,回家可是要被敲一下頭的。並且一百分與九十分所領的零用錢相差好幾倍!!!
再說聯考,差一分說不定就輸了幾個人哩!!!
孩子在這家中難得有笑容。全家的情緒與孩子的分數息息相關。
一位功課老是掛車尾的小學二年級學生,有一天,拿了一張九十分的小考考卷,興沖沖的跑回家告訴媽媽。
媽媽開心的把它框起來,掛在客廳。
晚上,一向成績很好的姐姐問弟弟:「班上有沒有人考一百分呢???」
弟弟回答說:「好多人呀!!!」
姐姐又追問他有沒有人九十分以下呢???
弟弟笑著說:「沒有啦!!!」
姐姐暗自好笑,原來弟弟是最後一名呢!!!
父親出差回來,看到弟弟的成績,開心的說:「我的兒子進步好多!!!」
奶奶每天飯後,看著九十分的考卷就露出滿足的笑容,親朋好友來了,就讚美這孩子。
這個男孩子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樂,好有成就感,
開始每天更用心在書本上,功課扶搖直上,令同學刮目相看,老師也為之震驚,
為何一個老是掛車尾的孩子竟突然力爭上游!!!
今日的台灣,如果家有在學的孩子,分數就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
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情,不受分數影響的人很少。但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
分數之外,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生命就該浪費在有意義的事上,你覺得呢???
************************************************************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喜歡這句話,很健康的人生觀。
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
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
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樣的人生,沒有所謂的失去。
這樣的人生,才會很開心......很自在......
- Oct 03 Mon 2011 20:04
4大教養迷思,挑戰「超完美父母」
多人感嘆,生了孩子,才知父母難為!別急著搶當直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左右。
文.林玉珮 攝影.陳德信
2007/10 康健雜誌 107期
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有能力贏得未來,卻往往因為教養思維或態度上的迷思,反而壓抑或妨害孩子發展挫折忍受力。以下是許多父母教養子女時難以穿越的主要迷思:
教養迷思一:「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許多父母常抱怨孩子,「怎麼這麼浪費、不惜福?」「孩子怎麼這麼不能吃苦?」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研究指出,當父母愈執著於過去的經驗,愈難以同理心來教養孩子,愈容易重蹈自己成長經驗的覆轍。
華視總經理李遠(小野)坦承,自己考高中考的奇差無比,他父親看到成績單跪下來哭,「我被他的反應嚇到了」。他父親那套「高期待」教養方式帶給子女長期的焦慮和不安,等他有了孩子以後雖開始懷疑卻仍不免對兒子有要求。兒子在小四時曾形容李遠看他的眼神很可怕──「眼神很荒涼」。
但李遠在兒子進入青少年期後,父子關係有如「哥兒們」,這轉折緣故很多,「反省」是其中影響關鍵,就像兒子形容他「是一個會反省的父親」,「這是兒子給我的最大讚美。」不斷的反省加上不斷的自我調整,李遠終能超越上一代的「教子有方」,發展出不同的教養腳本。
教養迷思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愛,會把孩子寵壞」
雷同的迷思如「不能花太多時間陪孩子,孩子會軟弱依賴」、「不要太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會需索無度」「不能太尊重孩子,孩子會目無尊長」「不要讓孩子凡事作主,孩子會自私自利」。
事實上,正好相反,當小孩自覺被愛、被尊重,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約束,發展同情心,並且願意承擔責任。
「父母絕對不可能用過多的愛寵壞孩子,」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坦堡博士非常肯定,因為有太多以親子關係為主題的研究發現,「那些調適最好的孩子,總是擁有最豐厚的父母之愛」。
不是愛得太多,而是缺乏有效的管教,才會寵壞孩子。
教養迷思三:「我這樣做,是為孩子好」
最常見的情況是,父母把孩子送到才藝班、送進補習班,把孩子的時間幾乎填得滿滿,理由是「為了增加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父母做這些是為孩子好,還是安自己的心?曾有一位小二的孩子告訴心理醫師陳質采,「我就像籠中鳥,每天從一個籠子被換到另一個籠子。」陳質采問,這樣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一語中的:「想學,沒環境會偷著學;不想學,請到李遠哲來教化學也沒用。」
處心積慮為孩子未雨綢繆布局人生的父母,應該警覺,自己可能變成「直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的左右,過度保護和介入,就像正在雕刻一尊完美的孩子雕像而不是真正的孩子。
父母迷思四:「親子相處的時間重質不重量」
親職作家游乾桂形容品質不好的親子相處時間,就像在做「噩夢」,但不只要有品質還要有時間,時間投入愈長,愈有益建立親子親密關係,就像為親子情感帳戶增加存款。
如果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有限,對於孩子在乎的場合,如生日、表演、比賽,或者孩子需要有人談一談的時候,父母因故缺席或要等到有空再回來陪孩子,對親子相處的品質一定會大打折扣。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而且愈小的孩子愈是需要。日本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在幼兒3歲之前決定。這聽起來很駭人聽聞,然而根據板橋地院少年保護官盧蘇偉的研究觀察,孩子在6歲之前與父母的關係,和孩子未來會不會藥物成癮,或會不會成為一個負責的人,以及未來會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等都有相關,「安全的依附經驗,是無法等到父母有空了再回來陪伴,」他提醒。